校属各相关单位: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贯彻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及三年行动计划、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,打造一批多介质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优秀数字教材,学校决定开展AI教材建设项目(第一批)招标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招标范围
我校2023年及以后出版或立项的自编教材,重点支持教学改革力度大、学生受益面大、建设基础好的教材。
二、建设要求
1.坚持正确方向: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,强化课程思政要素有机融入,做到思想性、系统性、科学性、生动性和先进性相统一。
2.对接产业需求:锚定国家重大战略、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人才需求,加强学科交叉,深化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内涵重塑,及时反映学科前沿、产业变革和国家政策导向,并建立教材内容动态修订机制。
3.突出AI赋能:充分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虚拟仿真等技术,打造交互性强、多模态资源融合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教材,支持多样化应用场景和多终端访问,基于自适应学习算法实行学情监测,促进个性化学习与精准教学。
4.确保安全规范:严格遵守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,严格规范教材建设、审核、使用全流程管理,确保部署平台自主可控,教材内容版权安全且符合数字教材伦理审查要求。
三、申报条件
1.编写团队:教材编写实行主编(第一编者)负责制,主编对教材编写及总体质量负责。主编应具有高级职称,学术功底扎实,主讲相关课程两轮及以上。编写团队师德师风良好,鼓励跨院校、跨领域、跨学科协作。
2.教材内容:教材内容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,具备思想性、科学性、系统性、时代性,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及发展最新成果,结构严谨、体系完备、资源丰富,符合学生认知规律。同时,要充分展现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互动性知识体系,实现师生、生生、人机信息交互与教学过程管理,彰显学科交叉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导向,契合社会对相关学科领域人才需求。
3.技术支撑:教材需适配主流操作系统和终端设备,支持多种形式呈现,具备在线测试、虚拟实验、视频讲解、实时答疑、知识图谱关联等交互式功能,为教学评价和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。
四、申报要求
(一)申报程序
1.自主申报。教材第一主编向所在二级教学单位提出申请,填写《北京中医药大学AI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电子版。
2.单位推荐。各二级教学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内容、主编及团队成员进行政治把关,进行充分论证、审查和审核把关,确定推荐教材名单,填写《北京中医药大学AI教材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2);如团队成员在自编教材编写团队基础上有新增,还需填写《AI教材编写团队成员政治审查表》(附件3)。
3.学校评审。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,确定立项建设名单。
(二)材料要求
1.《北京中医药大学AI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,一式2份;申报书中要求的附件材料以压缩包格式提交电子版。
2.《北京中医药大学AI教材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2),一式1份。
3.《AI教材编写团队成员政治审查表》(附件3),按实际情况选择性提供,一式1份。
请各学院将以上材料纸质版(签字盖章)于2025年11月10日(周一)前提交至教务处教育项目管理和研究办公室,电子版(命名:学院+项目名称+申报人姓名)发送至邮箱,逾期不予受理。
五、组织实施
本批次AI教材建设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组织,各二级教学单位和教材编写团队具体实施,项目建设所需技术支持通过社会公开招标形式确定。
六、其他
1.各二级教学单位应认真规划,精心组织,积极申报,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AI教材建设工作,培育出更多高品质教材。
2.各二级教学单位应以AI教材建设为契机,充分发挥AI教材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作用,深入推进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联 系 人:孙 然 齐 文
联系电话:010-53911397
工作地点:良乡校区西院综合楼教务处216室
电子邮箱:jwcxiangmu@bucm.edu.cn
附件:
1.北京中医药大学AI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书
2.北京中医药大学AI教材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
3.AI教材编写团队成员政治审查表
教务处(教材建设中心)
2025年10月23日